2024年12月18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英文学院翻译系主任刘晓峰教授做客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名家讲座”,为师生作了题为“无本译写研究:内涵、方法与学科价值”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苏蕊主持。校内外约一百二十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刘晓峰教授指出,梳理传统翻译学认知模式下的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翻译史撰写和翻译人才培养,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基于单底本和单篇是基本的底色。但是,还有一类文本是基于碎片式底本译、写结合而成,这类文本中的译一直被遮蔽,披着神秘的面纱,基本游离于翻译学研究范畴之外。可是这类译写参杂的文本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理应纳入翻译学研究领域。基于翻译的实际形态以及传统翻译学认知模式下的翻译研究的不足,他对翻译学研究对象重新范畴化,提出无本译写概念,把传统翻译学研究对象归为有本译写,试图揭开这类译写参杂的文本中译的神秘面纱。于是,翻译学研究就分为有本译写学和无本译写学。他把无本译写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涵界定为包括无本译写行为、过程、传播、接受、研究方法、质量评估标准、无本译写史撰写、无本译写能力培养以及国家针对无本译写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政策导向等的一切相关的范畴,对系列概念加以初步界定,并举实例讨论无本译写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理论视角等议题。他认为,在新时代“翻译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下,无本译写研究是切合时代呼唤的翻译学研究新范式,是传统翻译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学科价值。
会上,刘晓峰教授与现场师生就无本译写的内涵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刘晓峰教授给师生分享了自己十余年来的思考和探索,展示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启发了师生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刘晓峰教授作讲座

苏蕊副院长主持讲座

会场

合影留念
文:李朝艳
图:屈原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