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海伦·斯诺和跨越90年的中美友谊之桥
文/本报驻西安记者 蔡馨逸
在战火纷飞的20世纪30年代,一位美国女性只身来到中国。她翔实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故事,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深入细致的视角。她参与创立工合组织,组织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让当时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逐渐有饭吃、有衣穿。
1978年,海伦·斯诺(右三)访问陕西。(受访者供图)
她就是海伦·福斯特·斯诺,她用一生的时间把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为中美人民架起一座友谊之桥,并让这座桥一直向未来延伸。
近年来,在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的推动下,海伦的侄孙亚当·福斯特在美国创立了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在海伦的故乡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了解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
1907年9月21日,海伦·福斯特出生在美国犹他州一个律师家庭。她酷爱阅读、运动和探险,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写作者环游世界。高中时,她钟情于文学和写作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这些都为她后来的写作生涯和社会活动奠定了基础。
1931年,当23岁的海伦得到一个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机会时,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只身前往上海。
海伦到达上海第一天便结识了早就崇拜不已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在1932年的圣诞节,海伦与斯诺结为伉俪。随后几年,斯诺夫妇一同结交朋友,游历中国和写作,对中国社会的了解愈发深刻,并投入中国革命和抗日的洪流之中。
1936年6月,斯诺秘密去陕北访问,数月杳无音信。9月海伦终于得到斯诺的消息,邀请她共同考察西北。
由于当时蒋介石加紧了对陕北苏区的封锁,海伦到了西安便无法继续北上,只好返回北平。在北平的家中,海伦迎接了丈夫的回归,帮他整理誊写从西北带回的珍贵笔记。在阅读这些笔记时,海伦意识到,她自己必须不惜代价做一次类似的旅行,了解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
1937年4月21日,海伦再次乘火车奔赴西安。当时,斯诺已经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而她也因外国记者的特殊身份被军警和便衣“重点关照”。由于不甘心被困旅馆,海伦跳窗逃走,随后在几位外国友人的帮助下前往延安。
在延安的第一个早晨,她就见到了毛泽东和朱德,他们相互握手、寒暄。因为看过斯诺的笔记,海伦对毛泽东已十分熟悉和亲切,而初次见面的朱德则给海伦留下“富有同情心,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的第一印象。
除了采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海伦对延安的一切都很好奇。她采访了许多士兵、农民、妇女、儿童,还有作家丁玲。这让海伦的作品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名人录,而是囊括万千的延安画卷。
在延安时,海伦写了27本笔记,拍摄了300多张照片。其中一张延安古城的照片极为珍贵,保留下来1938年日本轰炸前的延安城的样貌。
1938年,她和斯诺在上海重逢。尽管身处日军狂攻之下的上海,海伦还是完成了其经典著作《续西行漫记》。
海伦·斯诺以尼姆·威尔斯为笔名出版的经典著作《续西行漫记》
(资料图片)
“忘年交”将海伦研究作为事业
出于对健康和安全的考量,海伦于1940年底离沪返美。离开中国时,海伦不曾想到她在30多年后有机会再次回到陕西,认识一个叫安危的年轻人,更不会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把她视为生命的写作与中美友谊传承下去。
1966年,刚大学毕业的安危被下放到延安南泥湾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1971年又被调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写讲解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资料室里,安危阅读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海伦·斯诺的《续西行漫记》。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外国人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的著作。
“海伦去陕北苏区的经历很惊险,她一到西安就被特务监视尾随。为了甩掉‘尾巴’,她翻窗逃出宾馆,在美国朋友的帮助下才逃出西安,到达红军驻地。”书中描述的比电影还要惊心动魄的西北之行,让安危记住了这位极具冒险精神的女性——海伦·斯诺。
1978年9月的一天,已担任陕西省外办首席翻译的安危在一份外宾名单中看到海伦·斯诺的名字时,他高兴得几乎叫起来:“这是我一直敬仰而无缘谋面的美国作家呀!”
当时海伦自筹经费率领一个电视摄制组重返中国,安危作为翻译陪同摄制组到西安、延安等地访问。
在相处中,海伦对安危的印象颇为不错,称赞他不仅英语说得好,还了解30年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她在中国的经历。
回国后,海伦主动给安危写信,并寄来了新写的文章。在300多页的书稿里,海伦记叙了1978年重返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字里行间都是她对中国的感情。拿到这份珍重的书稿,安危立即摘取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之行的篇章,翻译成中文并发表在《延河》杂志上。
此后,海伦不断把著作和手稿寄给安危,希望能在中国翻译出版。
1982年,安危前往美国,到海伦家中探望后,他决定把翻译和研究海伦的著作和生平作为事业。
那年9月,安危随同陕西省友好代表团访问美国,顺道拜访海伦·斯诺。“那天,海伦穿着邓颖超送给她的中式丝绸外衣,笑嘻嘻地站在门口欢迎我们。我先向她介绍我的上司,她却迫不及待地给了我一个拥抱。见到她,我又高兴又激动,也感到非常震惊。”安危说。
让他震惊的是海伦当时的处境。麦卡锡主义使她一直找不到正式工作,也没办法靠写文章赚钱。她独居在一间1752年修建的小农舍里,每个月只靠100多美元生活,因为没有车,买生活用品都得靠邻居代劳。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写作。
“海伦说,她写作不是为了出版,而是为了中美两国的子孙后代。”那次见面后,感动、同情和敬仰长久占据着安危的心,“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多做些她期望做而她本人又无法做的事情”。
1985年9月,安危获得到美国访学一年的机会。在这一年中,他几乎每个周末都去拜访海伦·斯诺,帮她整理和翻译从中国带回去的手稿、资料,也了解到了她为人处世的原则、思想和追求。
回国后,安危翻译出版了海伦·斯诺的《我在中国的岁月》《延安采访录》《毛泽东的故乡》《中国为民主奠基》等著作,撰写了大量有关海伦·斯诺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的论文,并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展览。
1991年,他在西安发起成立非盈利群众性学术团体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通过翻译出版、学术研讨、纪念活动和对外交流,传播斯诺夫妇的生平和著作,弘扬他们“务真求实”的精神,传承和发展老一代革命家和斯诺夫妇亲手缔造的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
“研究中心成立前,海伦特意嘱咐我,不要叫‘海伦·斯诺研究’,她和埃德加·斯诺是个两人工作队,名字最好叫‘斯诺研究中心’。”安危说。
安危最后一次见海伦是在1995年8月。当时她身体已相当虚弱,躺在床上无法坐起来,一见面就拉住安危的手不放。“在那次谈话中,她多次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民,我希望中国越来越好’,她希望年轻的一代,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继续努力。”
1997年1月11日,海伦在睡梦中去世。10月,中国人民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为她举行了纪念会。海伦的好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陆璀曾说:“海伦是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锋。愿这友谊之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架桥”之人远超过“竖墙”之人
“两个斯诺帮助我们走向世界,架了一座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桥梁,斯诺研究也要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安危说。30多年来,从西安出发,以“斯诺”作为牵引线,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继承了中美民间交往的桥梁。
在西安,一座红色花岗岩的“中美人民友好纪念碑”自2004年屹立至今,它的背面镌刻着自1996年到2004年美国环球志愿者服务队在陕西服务过的1100位志愿者的名字,凝聚着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1996年,应安危等人的邀请,美国环球志愿者组织的主席和经理首次来到陕西,经过考察后向陕西派出志愿者,服务范围包括英语教学、社区建设、企业培训、爱心工程捐建等。截至目前,共有150多个团队、2500余名美国志愿者来到陕西。
在这些志愿者中,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亲眼看、亲耳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2019年时任美国环球志愿者组织主席巴德·菲尔布鲁克访问西安时说,回顾中美两国人民走过的征程,“架桥”之人总是远远超过“竖墙”之人。
“架桥”精神的火种代代传承
2016年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落户西北大学,特地邀请海伦·斯诺的亲属参加揭幕仪式和“两个斯诺的中国情结”国际研讨会,参观海伦和斯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揭幕仪式非常隆重,有很多媒体到场报道。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海伦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位置。后来我阅读了她的书,还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改变了我。”海伦·斯诺的侄孙亚当·福斯特说。
实际上,经历过麦卡锡时代,很多美国人都与亚当·福斯特一样,对海伦·斯诺在中国的故事知之甚少。“就像人们对海伦不了解一样,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也缺乏足够的了解。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海伦的事业,也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事业。”这次中国之行,让亚当·福斯特与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有了成立基金会的想法。
两年后,在美国犹他州的一间小酒店里,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代表团和亚当·福斯特搭建起基金会的基本框架,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任胡宗锋第一个为基金会捐款1万元人民币。随后,亚当·福斯特用这笔捐款在犹他州注册成立了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由他担任基金会主席。“今天基金会成立了,也许它还很小,但相信它会越来越好。”在给中国朋友的电话中,亚当·福斯特难掩激动。
在研究中心和基金会的共同推动下,海伦纪念日系列活动、线上课程、大型图片展等以海伦·斯诺为切入点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中美两国展开。2021年正式成立的“西北大学-南犹他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进一步拓展中美两国的了解和友好交往。
2021年是海伦来到中国90周年。亚当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回顾海伦为美中民间友好所作出的贡献,表示将继承海伦促进美中民间友好合作精神,为美中人民交流互动搭建桥梁。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复信亚当·福斯特,高度评价了斯诺夫妇积极推动中国工合运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真挚情谊。
看到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认可自己家族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亚当说:“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及其事业得到了来自美中两国人民的巨大支持,这是国际友谊的体现。”
3月4日,美国犹他州通过了“纪念海伦·福斯特·斯诺生平及成就决议”,决议肯定海伦·斯诺在美中两国的生活,表彰她在中国担任战地记者时所做的工作,纪念她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以及精神遗产,并将2022年8月定为海伦·斯诺到访中国91周年纪念月。
“此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海伦·斯诺作为一位记者、作家和人道主义者所展现的‘架桥’精神,在其故乡得到官方认可。”胡宗锋说,未来,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会把“架桥”精神的火种一代代传承下去,传播到大学生和更多青年人中间。
刊于《参考消息》2022年3月31日第10版
编辑:舒梦